什么是ITSS及体系框架
ITSS根据英文翻译就是IT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的标准,它既是一套成体系和综合配套的标准库,又是一套选择和提供IT服务的方法学,对企业IT服务而言,它可以提升质量、优化成本、强化效能、降低风险。
它包括六部分内容,分别是通用要求、交付规范、应急响应规范、数据中心服务规范、桌面及外围设备服务规范、应用系统服务规范。其中,通用要求指运维能力建设,解决的是“能不能”做运维的问题;交付规范标准和应急响应规范标准,解决的是“怎么做”的问题;而数据中心服务规范标准、桌面及外围设备服务规范标准、应用系统服务规范标准解决的是“做什么”的问题。
二、ITSS能力成熟度模型
ITSS能力成熟度模型是一个反映运维服务能力管理水平的框架,一共分四级从低到高分别用四、三、二、一表示,对应基本级、拓展级、改进(协同)级、提高(量化)级。每一级也都对应运维系列标准:基本级、拓展级对应通用要求、改进(协同)级对应交付规范和应急响应标准、提高(量化)级对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。可以用“有没有、全不全、好不好、精不精”通俗易懂的方式来分别概括这四级。据统计,目前全国通过一级的企业有9家,其中就有易维帮助台的深度合作客户神州数码,通过二级的有300家,通过三级的有426家。
而影响ITSS成熟度等级的五要素分别为人员、管理、技术、过程和资源。就IT服务本身而言,通常情况下是由具备匹配的知识、技能和经验的人员,合理运用资源,并通过规定流程向客户提供IT服务。
三、ITSS体系的实施核心
ITSS实施的核心是采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PDCA方法论(计划-执行-检查-改进)实施过程管控,根据ITSS标准的各项要求,对人员、过程、技术和资源四个关键要素进行全面整合,并与IT服务全生命周期的规范化管理相结合,从需求分析、规划设计、部署实施和优化改进四个阶段循环实施的过程,形成一个闭环同时管控内部四要素(人员、资源、过程、技术)及分要素,一共涉及24项关键指标,每项指标都具体到文件。这些文件都涉及到ITSS评估,包含每级成熟度分别的要求和审核要点。
ITSS评估分为文件评审和现场评审两个环节,整个评估周期大约为半年左右。上述的24个关键指标在现场评估中有四个结果项,分别是符合项、改进项、一般不符合和严重不符合,ITSS评估十分严格,如果有3道以上一般不符合或1项严重不符合便过不了。
ITSS涵盖了IT服务组成要素及IT服务全生命周期所需的服务标准,其核心特点可概括为“全面性”和“权威性”,主要体现在:
1、全面覆盖:ITSS全面覆盖了IT服务的组成要素、IT服务的全生命周期,同时也覆盖了咨询、设计与开发、信息系统集成、数据处理和运营等IT服务的不同业务类型。
2、统筹规划:ITSS是一套体系化的标准库,其研发过程是从体系的规划设计着手,并按照“急用先行、成熟先上”原则而制订的。
3、科学权威:ITSS是严格按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》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》的要求,遵循公开、公平、公正的原则而研究制订的系列国家标准之一,用于指导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。
4、全面兼容:ITSS是在充分吸收质量管理原理和过程改进方法精髓的基础上,结合我国国情、由行业主管部门主导、以企业为主体、产学研用联合研发的,同时与ITIL、CMMI、COBIT、eSCM、ISO/IEC20000、ISO/IEC27001等国际最佳实践和国际标准兼容。
总体来说,ITSS可确保:标准化的IT服务和可信赖的IT服务!
ITSS服务管理体系建立流程
一:基于ITSS的IT服务体系的建立分为四个阶段:
1、IT服务管理培训及组织建立
开展ITSS相关知识的培训,使全体人员了解IT服务管理相关知识。
通过对全员进行ITSS标准相关知识培训使全体员工了解ITSS标准的内容、基本要求、实施办法和企业推行ITSS意义和计划。
实施标准的指导思想、领导在体系中的作用、 IT服务管理体系认证、维护和改进的培训,使各管理层领导了解ITSS标准的基本内容,领导在体系中的作用,为什么要推行ITSS换人如何推行ITSS标准等内容。
通过对ITSS工作小组和体系建立人员进行IT服务管理体系文件结构、IT服务管理体系编写、程序文件编写、工作文件编写、管理计划制定、管理记录编写等培训,使相关人员掌握文件编写方法,了解如何结合本公司实际编制有关文件。
ii. 建立组织机构
成立领导小组,主要领导都应当参与,任命管理代表,负责标准中规定的职责, 及时处理有关重大问题,组织管理评审。
成立专门工作机构,负责全公司推行ITSS组织协调工作,作为一个办事核心。应保证:
所有各有关部门都能参与工作小组;
有专职人员;
有骨干力量。骨干人员应对ITSS有较全面系统的学习,最好有一定相关工作经历。
2、现状诊断,找出差距
确定诊断小组,依据ITSS标准,制定诊断计划。通过现场对人员的访谈和交流、检查现场文件和记录,如实记录当前状况。分析现有体系与标准的符合性,找出与ITSS标准之间差距,找出形成这些差距原因。
3、编写体系文件并做试运行
根据差距分析的结果,确定服务管理体系的范围,识别对现有服务管理体系进行修改的内容,确定机构调整内容,建立体系文件结构及文件目录。
体系文件通常由质量手册、程序文件、作业指导书、记录表格模板等几部分构成。
制定体系文件编写计划,为参加文件编写的人员分配任务,文件编写人员应包含各部门的人员。文件编写人员按计划起草文件,完成初稿。由ITSS工作小组组织文件评审,检查文件的适用性和完整性。评审后的文件经批准后发布。
ITSS工作小组制定试运行计划,组织对体系文件的试运行。通过全员IT服务管理方针、目标培训,宣传管理方针,对管理人员实施体系文件的培训,宣贯IT服务管理流程。通过试运行记录运行中发现的问题,并不断完善体系文件。
组织内部审核、管理评审,对体系文件中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修改。修改完成后,发布IT服务管理体系的正式版,进行正式运行。
4、实施ITSS认证,体系维持
· 通过内审或外审,进一步完善体系文件,为正式审核做准备;
· 选择认证机构;
· 接受认证机构的正式审核;
· 不断改进和完善体系文件,不断巩固和提高IT服务管理水平